深圳当年的这些改革难言成功。5月27日,深圳市罗湖区组织部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深圳聘任制公务员的相关试点工作早在几年前就结束了。
“这是大凉山支教研学项目的一个宣传,该项目正在招暑假公益志愿者。”小武是浙江金华一所高校的学生,他告诉记者,自己是从上述机构的宣传中了解到“大凉山缺乏英语老师”这一信息的。结合照片里孩子们一双双渴求学习的眼睛,让小武对大凉山“教育落后”“缺老师”等情况深信不疑。
25岁的孙凯尔(Kyle Sun,音译)是一名住在北京的银行职员。五一黄金周期间,他同成千上万中国游客一起,选择前往中东旅游,在阿联酋的迪拜和阿布扎比呆了四天。《主页的足球》 广东一家公益组织创始人唐丽丽同样关注到了这些被炒作的大凉山支教研学。她告诉记者,自己已连续三年组织志愿者去大凉山支教研学,只收取10天吃、穿、住成本费,约3600元,“售价上万元的支教研学其实是打着‘公益’幌子变相卖产品,有些项目毛利达70%。”
这一幕幕,让张华深感担忧。因为大量商业化“大凉山支教研学团”与“公益擦边”所引发的“过度支教”,也让很多大凉山的孩子疲于应付那些名目繁多的研学团,“有些孩子一个暑假要接待五六拨支教团,由于支教群体流动性大,课程无法顺畅衔接,具体学到什么,孩子们也说不上来”。
专家指出,这种研学乱象,警示着研学市场需进一步规范。那些打着公益旗号售卖的商业研学,其擦边行为不仅涉嫌欺诈,“还伤害了大凉山孩子的情感,应当被明令禁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