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赛霓的理解中,韧性城市的内涵包括四个层面:一是“顶得住”,基础设施的抗冲击能力强;二是“能减轻”,一旦遇到罕见的极端天气事件,能通过较细化的应急预案和高效有序的备灾和应急响应体系等方式,及时撤离、转移和安置民众,尽可能减轻灾害带来的后果;三是“快速恢复”,即使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受损,也能有很好的抢修能力,应急电力、通讯设备充足,生命线系统恢复速度快。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国际合作与科技处处长张存龙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说,此轮暴雨给防洪调度带来的难度,比1963年还要大。1963年8月的连续暴雨的中心区靠近河流的下游,但这次的中心区都在山区,雨水产流、汇流很快,下游来水也更加凶猛。
海委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杨志刚日前接受采访时提到,北方堤防长期未经过大洪水检验,尤其是长时间受洪水浸泡的地方,可能会发生坍塌或灌涌等险情。各地防汛部门一定要加强巡查防守,及时消除隐患,切实保障行洪安全。《足球赛哪里去买》 “至少对涿州而言,这次洪水过后,应该对整个城市做一次与气候适应相关的全面体检,结合未来的趋势预测,看看还有哪些防洪设施、基础设施达不到标准,如何更好地重建。”巢清尘建议。
7月下旬至8月上旬,本就是涿州暴雨洪水频发的时期。但近100年来,涿州只经历过几次大洪水。2022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发布《涿州文化产业综合项目A01地块建设工程洪水影响评价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其中提到,1963年8月2日~10日,涿州境内及西部山区连降大雨,各条河流洪水猛涨,涿州市被水围困,西面和北面淹没的深度约两米,“登城西望,一片汪洋,村庄难辨”,是最大的一次水灾。1996年8月,北拒马河发生1964年以来最大洪水,38个村受淹。再就是2012年“7·21”特大暴雨后,7月22日,上游来水从北拒马河行洪,造成4.8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北拒马河是涿州市最主要的行洪河道之一。拒马河从太行山麓流出后,在河北涞水县分为南北两支。其中,北拒马河东流至北京市房山区,在镇江营村入涿州,又分为北、中、南三个河道。据公开资料,北拒马河在涿州的河道弯曲,漫滩行洪,河道摆动不定,形成了大片洼套,历史上又称“千河套”。套,即河流拐弯的地方,地势较低。当地许多地方以“套”命名,比如刁窝套,其所在区域,便是小清河、大石河、北拒马河的汇聚地,也是小清河分洪区洪水的必经之路,此次洪灾极为严重。大石河发源于北京市房山区的百花山南麓,源短流急,河水出了山便进入涿州。小清河发源于北京市门头沟的九龙山,过房山后,进入涿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