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中国气象局发布大地磁暴预警,根据中国气象局空间天气中心监测,12月1日、2日,我国将可能出现地磁暴活动,其中12月1日可能发生中等以上地磁暴甚至大地磁暴,预计地磁活动将延续到12月2日。在此影响之下,空间站可能因大气拖拽造成轨道高度下降,卫星导航设备误差增大,航空飞行将面临通信环境变差和跨极区辐射的双重风险,对于公众,尤其是信鸽玩家和极光爱好者,未来几天要时刻注意空间天气信息。
今年以来,不少城市的地铁规划项目缩水,有分析将原因指向地铁亏损。“亏损可能是原因之一,但不是唯一,更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李红昌分析,如出现“地铁线路缩水”的情况,大多出现在建设规划阶段,而不是项目规划期间。就建设规划而言,整个申报审批流程的每个环节都有诸多要求,如准备齐全详细的客流预测、环境评估、社会稳定性评估等等文件,才能开始层层向上报批,经过市、省、国家的多个部门和专家的评估后,“如砍掉部分线路,也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武汉地铁同样采用的是TOD模式。”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院长李志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武汉从2014年开始探索该模式,从规划角度看,武汉地铁TOD与深圳的差异是,将轨道交通与武汉都市圈建设相结合,利用轨道交通快运、量大、精准的特点,将“武鄂黄黄”四座城市的人口、资源要素衔接,从而提高人口规模、消费规模,提高“轨道+物业”营收的可持续性。《球球视频下载旧版本》 要扎实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全面摸排,精准掌握风险底数,及时发现和化解欠薪隐患。还要分类处置,优化畅通维权渠道,第一时间交办问题线索,集中高效处置。
北京交通大学国家交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红昌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去年地铁运营成本普遍上涨与疫情防控有一定关联。大多数城市地铁并未停运,投入了大量防疫设备及人员等刚性支出。此外,地铁班次减少所节约的能耗有限,而养护工作如常,养护维修成本不会因此降低。而部分城市地铁运营成本大幅上涨,则主要由于地铁网络扩张,里程增加,运营投入也相应增加。
一线城市业主降价卖房的背后,首先是8至9月份“认房不认贷”、放松限购等政策,让部分业主认为是出货或者换房的机会。出货或换房要在短期内实现,就需要降价,而且要降到低于市场价的水平。其次,需求端上“金九银十”依然较为黯淡,并未带动交易,让前期对于“政策出台后市场将回升”的预期转弱,导致挂牌和降价卖房的群体增加。再次,部分地区放松限购、增值税免征期“5改2”等政策,和为子女入学提前购房等需求,促成了二手房年底翘尾小高潮。最后,一线城市11月新房推售以中心区高价单位为主,在市场情绪较弱、刚需和改善主导的情况下,新房供需错配,导致价格梯度合理的二手住房更受欢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