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春豪认为,印度想从“中国+1”中极大获益面临一些固有挑战,特别是自身民族主义经济政策取向、营商环境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掣肘、来自东南亚经济体的竞争等,都会影响其相关政策的效果。在他看来,越南、印尼、印度等国未来有潜力成为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要支点,但如果西方国家将过多泛政治化因素和阵营对抗思维掺杂进来,结果会适得其反。因此,中国不必过于担忧“中国+1”或“中国+N”带来的冲击,而是应致力于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推动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回归,意味着一切都将重新开始,更何况要到艰苦的农村去。对此,同事、同学、朋友纷纷劝说。可是,甘祖昌去意已决,龚全珍也决意相随。
印度“商业世界”网站一篇题为《印度未能借力“中国+1”战略?》的文章认为,尽管资源充足,但印度未能很好地利用“中国+1”。印度国会商业小组今年3月的报告称,印度未能为“中国+1”战略创造积极印象,这对印度是一个打击。《卡塔尔能赢厄瓜多尔吗》 印度“clearias”网站文章在谈论印度优势的同时也提到跨国企业在印度要面临的诸多挑战:复杂的官僚程序和税收制度;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落后;土地征用问题,特别是企业可能会面临当地社区的阻力;员工的培训和技能培训投入过大;文化和语言差异等等。文章还称,“中国+1”中的“1”并非只有印度,也可能是“中国+N”,其中的热门目的地有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等东南亚国家,这些国家劳动力成本低,投资激励措施也有吸引力,这让印度各界对如何抓住这一机遇产生一定焦虑。目前来看,在机械制造、汽车和电气设备等行业,墨西哥、越南等国成为“中国+1”的明显受益者,印度并没有从这个战略中获得客观的收益。原因之一是印度对全球价值链的参与度不断下降,相关贸易政策更为严格,有的动机也并非出于融入全球价值链的愿望。如果印度不改变现有其贸易战略,就无法从“中国+1”中受益。
地方上,四川、浙江、河南、深圳、福建等地接连发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比如,8月28日,浙江出台《浙江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围绕“实实在在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不断擦亮浙江民营经济金名片”这一个总目标,提出了“提信心增预期、降门槛扩领域、真公平破隐性、拓市场促升级、优氛围增服务”5个方面政策措施。
此后,暑期档诞生过《战狼2》《我不是药神》《哪吒之魔童降世》这样的票房奇迹,也有《大圣归来》这样的动画电影的口碑之作,却也孕育出一大批荒唐到令人乍舌的奇葩烂片。烂片,见证了中国电影的蹒跚成长,也督促着中国观众的审美提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