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文斌进一步指出,事实上,中德共识远多于分歧,合作远大于竞争,双方是伙伴而不是对手。在当前复杂动荡的国际形势下,希望德方全面客观看待中国发展,制定理性务实的对华政策,同中方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7月13日,北京警方针对国家博物馆周边存在“黄牛”加价倒卖免费门票情况,依法刑事拘留6人、行政处罚3人。面对热门文博景点的“一票难求”,如何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面对井喷式的需求,在供给方面,还能有哪些解决办法?《新闻1+1》连线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杨伟东、北京交通大学现代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张辉,共同关注:今年暑期游,为何“一票难求”?
德国联邦政府目前由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三党联合执政。路透社称,由于三党联盟内部存在分歧,“中国战略”文件的公布被推迟了数月,其中掌管外交部和经济部的绿党倾向于采取更严格的措施重整与中国的经济关系。《足球比赛赛程表》 [环球时报驻德国、美国特约记者 青木 郑可 环球时报记者 赵喻莎]备受关注的德国政府首份“中国战略”7月13日公布。按照媒体的报道,这份文件由德国外交部牵头起草,经执政联盟内部和政府各部门争论后达成妥协,是联邦德国历史上第一份作为文件出台的“中国战略”。该文件称,德国的对华政策植根于欧盟的对华政策,德国希望继续与中国开展经济等各方面合作,“与此同时,我们迫切需要降低风险,但并不追求脱钩”。德国《明镜》周刊认为,该战略的核心概念是“去风险”和“减少依赖”;文件还采用了欧盟委员会描述中国的“三合一”词汇,称中国“同时是合作伙伴、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美国“政治新闻网”称,德国的这份文件受到欧洲等地区政商界热切期待,他们急切地想了解欧盟最大经济体德国如何重新定位自己的对华政策。针对德国的“中国战略”,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发言人13日表示,将中国视为“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不符合客观事实,也不符合两国共同利益。以意识形态为导向看待中国和制定对华战略,只会加剧误解和误判,损害双方合作与互信。
2016年以来,越来越多地方政府开始“揭榜挂帅”探索。记者了解到,与华为这种企业直接发布“榜单”的模式不同,更多地方实践中,“揭榜挂帅”较常见的模式是:由地方政府牵头,先围绕当地重点产业征集企业的实际需求,并组织专家对征集到的需求进行遴选和评审。“揭榜者”和需求方建立正式合作后,政府会给予部分比例的配套资金。这种模式中,政府扮演了中介和桥梁的角色。
今日(13日)上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 出席立法会行政长官互动交流答问会,围绕“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法治人才”和“应急安全”三个主要议题与立法会议员展开讨论。在首节讨论中,立法会议员谭岳衡就文化产业发展话题,用普通话向李家超提问。李家超随后用普通话回答相关问题,并亲切地表示,多谢谭议员给了他第一次在立法会用普通话回答的机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