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中日两国在战后一直就存在很多既有的矛盾,比如“东亚争雄”的问题、“历史认识”的问题、台湾问题、两国的领海划界问题等等。近年来,中日都在走向大国化的进程中,又不断地发生摩擦和碰撞。一定程度上,这也是日方近年少提甚至不提“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原因。
<strong>特约评论员 庚欣:</strong>日本是一个岛屿国家,所谓岛屿国家,就必须要成为“陆海联动”的桥梁。但是,从战后几十年的实践来看,日本和周边各国的关系发展并不融洽。另外,日本毕竟是个经济大国,它的经贸关系主要是靠和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的互动,而不是依靠美国。现在日本和中国每年经贸额达到3600多亿美元,而和美国的经贸额只有中日经贸额的一半左右。地缘关系上大家又是“搬不走的邻居”,这些都使得日本处处进退两难。
“能把300万亿的存量盘活用起来就是很好的。”上述人士称,要看到,金融总量规模确实已经不小,随着经济恢复加快、结构转型升级、新动能进一步培育,存量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会显著提升,有利于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奇异果体育下载》 <span>对于产能问题,我们要从经济规律出发,客观、辩证看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需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普遍的,适度的产大于需有利于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有些方面把产能问题与国际贸易挂钩,认为出口商品多了就是产能过剩了,这是站不住脚的。中国每年大量进口芯片、飞机、大豆、原油等商品,那么这些商品的出口国难道都产能过剩了吗?</span>
其实,百年来的中日关系一直都存在谁来主导、走向何方的问题。当然这中间有美国的因素,因为日美在二战后至今的制度安排上,是美国在直接影响甚至在重大问题上主导着日本的一些外交决策。但是,在中日互动中,中方是主导的一方,而在建交之后开启的中日关系发展的热潮中,中方倡导的以“友好外交、人民外交、和平外交”为主要特征的中日关系发展,应该说一直是顺畅的。
“一是推动业务转型,重建银行的业务成长能力,从而强化银行的盈利能力;二是通过业务模式、银行形态创新来提高银行的运行质效,银行数字化、数智化的深化是根本出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