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来说,韩国主流媒体大约从2002年初开始大量报道中国沙尘暴、雾霾等对韩国空气质量的影响,甚至韩国中小学教材中也有“韩国是中国环境污染受害者”的内容。在韩国,一些有识之士反驳这一言论反而会遭到媒体的尖锐批评。除环境问题外,经常被炒作的还有“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韩国人爱吃的泡菜很多进口自中国,但一项民调显示,50%以上的韩国人不信任中国农产品的安全性或品质。有相对客观的韩媒澄清说,从中国进口的泡菜很多都是韩国知名企业在中国设厂生产并返销韩国的,炒作中国产泡菜“质量问题”无疑让这些韩企非常尴尬。
[环球时报驻韩国特派记者 张悦 环球时报记者 谷棣]当中国和韩国多地4月中旬被发源于蒙古高原的沙尘暴笼罩时,又有韩国媒体不负责任地炒作“韩国是中国环境污染受害者”,这一幕自然让人想起一些韩国人近年来屡屡“归罪”中国的做法。与此同时,多家韩国和国际机构的民调均显示,韩国民众对华好感度下降,特别是一些自称“进步”的年轻人“厌华”情绪相对更强。《环球时报》“中外民间交流系列观察”栏目组就此话题深入采访后发现,部分韩国人对华心态上的变化反映出他们尚未适应中国的快速发展及随之而来的地位变化,仍固守原有利益观和优越感,这使得他们在与中国人交往时高度敏感。中韩建交今年已是第31个年头,两国之间多领域的友好合作有目共睹,但韩国民间对华认知出现偏差让双方重视两国关系发展的人士感到遗憾,并期待通过促进交流努力改变这一现状。
在3月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2023年在外资工作方面,会在投资促进、提升服务、扩大开放、优化环境上下更大力气,努力把优质的存量外资留下来,把更多高质量的外资引进来。《世界杯怎么下赌注》 此前结束访华后,马克龙在乘专机返回法国途中接受了美国“政治新闻网”欧洲版的采访,他表示,欧洲必须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并避免卷入美中在台湾问题上的对抗。该篇报道以《马克龙称欧洲必须顶住成为“美国追随者”的压力》为题指出,马克龙受访时强调了欧洲“战略自主权”理论,认为法国可能会主导落实该理论,从而成为“第三个超级大国”。
现在是中企投资澳大利亚的好机会吗?23日,澳大利亚亚司特律师事务所驻上海代表处管理合伙人盛冕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要根据某一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来判定。据盛冕观察,目前中企投资澳大利亚主要集中在医疗、新能源和基建领域。据悉,亚司特全球董事会独立董事也于近日到访中国,拜访当地重要合作伙伴。该所主要在跨境交易中为客户提供法律和监管方面的服务。盛冕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后疫情时代,恢复投资者的信心非常关键。”他认为,前几年由于疫情,一些企业对海外投资的信心下降。如果中澳两国政府着力推动双方的合作关系,帮助市场重建信心,那么两国间会有越来越多的投资项目达成。
22日,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在马尼拉会见到访的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马科斯表示,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菲方将一如既往恪守一个中国政策。菲方将坚持独立自主,不选边站队,愿深化菲中友好,扩大合作,加强沟通,妥善处理海上问题,不使其干扰两国关系大局,维护地区和平与繁荣。秦刚表示,中菲建交以来的历程充分证明,相互尊重、友好相处、重信守义、互利合作符合双方根本利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汲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