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成昊告诉《环球人物》记者,布林肯拥有较丰富的政策经验。“在奥巴马执政时期,布林肯协助制定了美对阿富汗、巴基斯坦的政策,也是推动打击ISIS极端组织、达成伊朗核协议的‘幕后谋臣’。他还支持2011年美国对叙利亚的军事干预,被称为‘政府起草叙利亚政策的重要人物之一’。”布林肯曾说:“武力可以成为有效外交的必要辅助。”
一周前,布林肯访问中东盟友沙特、出席美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部长级会议时,也被“泼了冷水”。在利雅得,他与沙特王储萨勒曼会晤,双方从巴以问题聊到地区安全,从石油价格聊到清洁能源,议题颇多。
洪外长雷纳1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洪中两国12日将签署19项备忘录和合作文件,“这将反映出两国关系的积极进展与此次访问将达成的重要成果”。他证实,12日签署的文件中将包含一份有关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的备忘录,“我们认为,加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这一倡议是非常合宜的。”《华人官方一彩票登录》 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英国研究中心智库研究员李冠杰15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卡梅伦之后,历届保守党政府强调“脱欧”之后英国的特殊性,即英国是世界主导力量之一,在价值观上要靠近美国。现在虽然换了苏纳克这样追求平衡的领导人,但他骨子里也是将中国视为巨大挑战。所以出现了英国现政府既想与中国接触,又担心主流政客反弹的局面。李冠杰表示,克莱弗利在4月的讲话中从三个层面阐述英国的对华政策,其中一个层面就是同中国直接接触。但他认为,接触之后,英方大概率不会改变对华的一些错误倾向和认知。“所以我们不要对中英关系短期内出现大的改观抱太多期待。”
归根结底,在目前这种形势下,美国不改变对华认知、不改变自身的霸权思维,就很难改变其对华政策,而中美关系也很难得到实质性的好转。或许只有等到中国进一步强大,而美国逐渐意识到对华打压并无效用、中国的崛起难以阻挡之时,美方才能真正开始反思自己的对华政策。那时候,中美关系改善的条件才真正具备。
5月中下旬,中原大省河南自南向北进入麦收时间,然而自25日起,河南多地遭遇严重的“烂场雨”,原本金黄的麦田发芽霉变,麦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p>